第十四章 鸟枪换炮

作品:《让煤炭飞

    “军娃,快过来,大家都在等你。”蒋木匠招呼道。

    方大军回过神来,便不在多看,公社的景象都在他的记忆中,除了办公室不能随便进去,其它地方随便玩,当然是仅限孩童。

    三人七拐八拐到了后面的木匠房,在一楼,从外面看就是一间大教室,有窗但没有玻璃。还未进去就听见切割刨花的声响。

    “难道现在就已经有了切割机?”方大军不太确定的想到,他穿越前是八六年出生的,小时候的记忆基本都在九十年代了,而且他是在城郊长大的,父母是工人,所以对农村八十年代的情况并不是太清楚。

    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年龄又小,平时根本就没留意过这些,思索间就进了木匠房。

    “还真的有切割机啊,这下就方便多了。”方大军惊喜出声。

    “军娃来了啊,快过来看看!”

    “军娃快来!”屋里的另外两个木匠热情的招呼着。

    一个生产大队的正式木匠其实只有一位,但会木匠活的人其实还不少,都是师傅带徒弟,八九十年代的木匠都很惨淡,但是到了21世纪,木匠就比较吃香了。

    村里的木匠都是独来独往,很少有相互合作的时候,即便是公社时期,这七个生产大队的木匠也很少合作,都是读力完工。

    今儿一下到了三位,看来他这个移动打谷机很受重视啊,这当然就是好事了。

    “好,我来看看!”说着就走了过去,里面的情况比较乱,到处都是锔木粉尘,木料随意堆放,但工具却是整理得很好,说穿了就是木材不值钱,值钱的是这些劳动工具。

    查看了一番,方大军就翘起了大拇指,这个时期的木匠手艺都是道。

    “都是好东西啊,军娃你咋知道这些东西?”另外一个木匠问道。

    方大军这边大言不惭的说道:“我读书成绩不行,上课就喜欢琢磨这些东西,都是根据学习用具和数学物理知识推敲出来的。”

    “原来是这样,没事,就你这脑袋瓜子,不读书照样有饭吃。”蒋木匠现在看方大军的目光就跟能吃了一样。

    当即就拉着他把这些东西详细解释了一番,然后他们抓紧时间搞出来,另外又问了角尺和陀螺。

    方大军又讲解角尺和吊线陀螺,结果才发现他说的同样超前了,这样两东西,一个是课堂上数学老师的工具,一个是小孩的玩具,但是改良一下就能用到制造家具和建筑上面。

    其实这些东西是三十年后建筑工地最常用的东西,他这是可耻的偷用了。

    半个小时后,三个木匠已经完全吃透,但还差一些东西需要准备,尽管三个木匠恨不得马上就去找齐制造出来。但这边的打谷机不能等,如此又转移阵地,等到中午开饭的时候,第一套打谷机配套用具已经出来了。

    “不错,可惜没有电焊机,不然可以直接用钢铁焊一个支架,用上十几二十年都坏不了。”方大军有些无奈的说道,现在只是用木头,用上几年就得换。

    “牛,军娃你连电焊机都知道,太牛了!”蒋木匠一脸的佩服,电焊机可是只有县人民委员会(即县人民政斧)才有啊。

    “军娃,好了没啊,我们都来看看!”屋外响起了乡亲们的呼喊声,却是大家都趁着中午吃饭休息时间跑来看打谷机了。

    方大军大声回道:“已经好了,我只是看看,动手的都是蒋木匠他们。”

    不多时木匠房里就围满了人,拥挤不下了,三个木匠一合计,干脆现在就给抬出去,东西是真的很简单,也就是一个有些奇怪的木头箱子,有八十厘米深,加上打谷机挂在上面后,这个高度刚好符合村民的大众身高,这样脱谷粒的时候就不用弯腰,这就是工业生产中ie的作用,最大的限度的优化劳动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就是一个支架和一个竹片缝制的棚子,可以拉伸合拢,非常方便,就这三样东西,马上就可以让打谷机移动了,加起来也是五十来斤,移动进起来很方便,只有打谷机很重,要两个壮汉抬着走。

    “好啊,太好啊,军娃你立功了,我代表生产大队给你记工分,记,记十个满工。大伙没有意见吧!”刘春山大义凛然的说道,这样的奖励在人民公社晚期是符合规矩的,因为打谷机能提高抢收稻谷的效率。

    但方大军只能大叫坑爹,十个工分也就两斤猪肉,这不是让他这个可耻的发明家寒心吗。

    “没意见,是该奖励,有了这东西,往后下雨天都可以收谷子了。”

    “是啊,我们都没意见!”

    方大军算是在淳朴的乡亲们这里找到了安慰,当即就有人提出马上实验一下,正巧公社外面就有一块田,公社也有现成的打谷机,虽然这田属于其它生产大队,但无所谓了,谁也没计较浪费这点劳动力。

    几十号人一起动手,不过十分钟东西就下田了,分分钟组装好,已经有村民准备割稻谷。

    方大军连忙叫道:“先别忙,现在割谷子要按照手掌能握多少来,差不多割三株,这就是一扎,交叉重叠在田里。”

    怕说不清楚,他就自己下田动起手来,其实很简单,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过会脱谷粒,打谷子的人抬手就是一扎,而不用专门去分。

    “都看好了,要这样放,对,按照木箱的宽度来,一边重叠一堆,一块田也就六堆左右。这样只需要移动三次打谷机就可以全部打完。”方大军按照穿越前的记忆讲解道,这打谷机还是他初中的时候为了泡妹纸,跑女同学家帮忙时见识到的,可惜那女同学以要专心读书为由拒绝了他的深度交流!

    接着又让黎建国的两个愣小子坐到木箱后面,牛大满和哑巴两个猛男踩起了打谷机。

    “嗡嗡~~!”打谷机特有的声响开始回荡在田野间。

    但见稻穗上的饱满谷粒刷刷的打了下来,一飞出去又被棚子挡住全落进了木箱里,随着踩动,木箱一上一下的摇晃,两个愣小子在后面大叫着好玩,这画面很美……

    “成了,真的成了,真的可以在田里打谷子啊!”乡亲们欢声震天,激动得把草帽斗笠都甩上了天。

    “吗呀,这谷子打起来太省力了!”牛大满怪叫着,刷刷几下就把一扎稻谷脱了粒。

    方大军又叫道,“斜着扔出去,这样省力,稻草全扔到一起,晒上几天就扎起来放田埂上,干了再背回去。”

    “好勒!”牛大满说着就扔了出去,旁边哑巴也有样学样,叫了声:“还真是省力,顺手就扔了!”

    方大军这时又喊道:“还要来两个孩童专门递稻谷,打谷机不要停!”这就跟厂里生产一样,人可以轮换休息,但机器不能停下,不然就是损失。

    马上跑了俩只能挣二分工的孩童,双手拿起割好的稻谷递给牛大满和哑巴,两人一打完随手一扔稻草,马上又能接过稻谷接着打。

    这一打就没停下来,大伙也都想看看打一块田要用多久的时间,可惜没有手表,但这不是问题,有村民拿了根香点上。

    结果还不到半注香一块半亩的大田就全给打完了,谷粒刨出来刚好四个箩筐,来两个壮汉就能挑回去,而是之前要把稻草全背回打谷场再打,那时大概要挑三十多趟才行。

    面对现在如此高效的结果,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紧接着就是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哦哦,打谷子了,在田里打谷子了!”孩童们在田里瞎跑着,或许他们还不明白移动打谷机的重大意义,但却能感觉到大人们都很高兴,很兴奋!

    “你们这是在田里打谷子?这怎么可能!”忽然一道外地口音冒了出来。

    方大军一怔,这说的居然是普通话,连忙回头一看,却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往这边走来,这妇人的气质一看就是农民,皮肤很黝黑,但穿着却不简单,都是村里没有的衣服样式,整一身搞下来至少得十几块钱了。

    “弟弟,这是公社王书记的媳妇,外省人,来公社探亲,刚来没几天,爱贪小便宜,刚来就让制衣房给她做新衣服!”方燕低声介绍道。

    方大军顿时双眼放光,爱贪便宜好啊,他正为倒卖煤炭的事情发愁,或许这书记夫人能被他用金钱给腐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