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商业准备

作品:《繁华大唐的背后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转眼就是贞观初年了,魏叔琬来到大唐已经快半年了,已经适应了大唐的生活。父亲魏徵每天还是忙忙碌碌的,在家的时间很少,大哥二哥每天都去官府当值,休息的时候也不多。只有小弟魏叔璘还是无所事事,魏叔琬的店铺也已经开了三个月了,每天都为魏叔琬带来了几百贯钱的收入,魏叔琬在开始也是也是做了些小的样品,只要有人来就赠送给他们使用,反正那小小的一片也用不了几天,短短三四天的功夫就送出去几千块小肥皂和小香皂,毕竟国人都是爱占便宜的,一听说不要钱就都留下了,看的王二直红眼。直到不再赠送后,过了不到一周,就有好些人来买了,毕竟已经看到效果了,人们也就可以接受了。而香皂这要比肥皂卖的少得多,不过利润却比肥皂高多了,毕竟买得起香皂的人都是些官宦人家或者有钱人,这些人虽然少,但在长安城基数还是很大的。现在香皂的销售已经很平稳了,长安城里面的市场也就这多,想要销量继续加大除非去别的城市,所以魏叔琬又想做些别的东西出来,就是穿越者必做的玻璃。

    玻璃的制作也很简单,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原料大家都也知道,就是沙子么。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然后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找些烧纸瓷器的应该很简单就能弄出来。不过温度到是不好办,煤一般是达不到这个温度的,只有先炼焦炭。

    长安城附近有煤矿,在唐朝煤炭的使用率很少,主要是怕中毒。人们这时候还不知道一氧化碳是怎么回事。魏叔琬今天就是来京兆府打算买几座煤矿,然后再买些山地养些猪羊,种些果树什么的,反正那些山地很便宜,每年的税务也不多,大哥就在京兆府,办这些事情是很容易的,那些山地也无人问津,买了两千多亩山地和一处煤矿才花了三千五百贯钱,大哥虽然不知道我哪来的钱,但是也没有多问。

    办好了地契之后就带着王二出了城,马车走了一个多时辰到了属于自己的煤矿,这边的煤矿占地一千多亩,非常荒凉,矿山反正就这样了,魏叔琬打算在这炼焦并且在附近建造个玻璃作坊。以后可能还要建个钢铁作坊,因为附近就有铁矿,不过是有主的,现在魏叔琬还没办法买下。接下来就要雇人干活了。有一品堂给魏叔琬赚钱,现在魏叔琬的底气很足,现在手里有一万五千贯钱,每天还持续有进账。

    魏叔琬打算在矿山附近见一排房子,专门给采矿的住,简简单单就可以。那边的山地也这样做,建造些房子给雇工住,就应该很容易找到人手。魏叔琬还打算间隔庄子,自己闲时可以来住一下。魏叔琬还打算在城内城外都建造几个粮仓,他记得唐初灾害不断(贞观二年就是大旱灾),届时自己可以赚钱,还可以把价钱压得低些,用来讨好李二帝下,反正灾年粮食肯定涨价,自己只不过是少赚些罢了。

    看完煤矿这边又去了山地那边,煤矿在长安城南,另一处山地在城东,煤矿那处山地才五百贯钱,而此处却要三千贯钱。主要是山下又出温泉,有很多人都想在这建个庄子,只不过感觉有些贵就没买,现在正好便宜了魏叔琬。山脚下有六百亩地荒地也是属于魏叔琬的,魏叔琬打算在山上温泉处修个庄园,在种些果树,至于山脚下的地就雇人中就可以了,自己也不收他们租子,只要交税就可以了。不过在山上修个庄子要很多钱。在建造煤矿和玻璃作坊,要不是魏叔琬每天都有进项还真不敢怎么做。

    看完了自己的地方,魏叔琬带着王二回到一品堂,在后院歇了会后,让王二叫来掌柜的李进忠,问了些肥皂销量情况,然后告诉让他继续找些人去城外干活,因为肥皂销量的扩大,已经又雇佣了两次人了,现在一品堂里里外外有十几个伙计,专门负责做肥皂的也有二十几个人了,另外还专门找个妇女来做饭。魏叔琬感觉自己在这已经不太舒服了,每天都有人,后院也不清净,已经打算在长安城再买个院子。

    到了晚上魏叔琬回家,母亲裴氏把魏叔琬叫去问:‘他做什么呢,这几天都不专门在家,只有晚上才回来’。

    魏叔琬一想,以后也瞒不住,就直接跟母亲把自己这一段时间的事情说了,但没有说具体赚了多少钱。母亲裴氏一听自然十分惊讶,没想到自己儿子也开始接触俗物了,不过在三告诫自己不许自己出面,毕竟以后要进入官场的,虽然现在很多官员都在经商,都不都在幕后,母亲也是大家族出身,自然也知道这些事。又跟母亲说自己打算在外面买个宅子,母亲也没反对。毕竟母亲不想父亲那么多痛俗物,为人还有些刚正,自然知道家里人越来越多,早晚要分家的。又说了几句让魏叔琬注意身体,别累着了就让魏叔琬回房了。

    既然要买宅子,自然要王二去办了,等第二天一早王二就带来个伢人,是专门介绍宅子的,魏叔琬听到伢人介绍了几家宅子的情况,有一处是原兵部侍郎的宅子,以前是原太子李建成的人,现在被罢官,就想把宅子卖了。由于要价很高,需五千贯钱,所以一直没卖出去。魏叔琬一听就来了兴趣,当时就带着王二跟着伢人去看看。

    这个宅子也在城东,离郑国公府有三四里地,是一座四进的院子,不太大,但里面环境优雅,中间院子离还有个池塘,魏叔琬看着不错,反正现在也不差钱就决定买下来,手续自然有伢人去做,宅子买完了,还需要些下人,魏叔琬决定通过伢人再买些下人,毕竟是在家里,雇人怎么也不放心,伢人一听今天来的值啊,魏叔琬要是再买些下人,他的收入也不少啊,马上回去领回来三十多人,魏叔琬挑了四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两个使唤婆子,一个门房,一个厨子,还有一家四口和一对兄弟,其中一对夫妻带着一男一女,男孩十四五岁,女孩十一二岁。一对兄弟大的十六七岁,小的也就八九岁的样子,以为不肯分开卖,所以一直留到现在。

    魏叔琬恶趣味发作,给四个丫鬟分别取名叫春、夏、秋、冬四香,两个婆子一个姓李,一个姓刘,门房老刘,厨子姓魏,一家四口男的叫李大贵,媳妇王氏,儿子叫李大壮,女儿李春花,让王二安排这些下人都负责什么后,魏叔琬就回郑国公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