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入官场

作品:《繁华大唐的背后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贞观初年冬,魏叔琬城外山上的庄子已经修好了,五个一品堂分号也在各地陆续开启,商队也已经发展一千多人了,每次把长安城的玻璃、香皂等物品运往各地的同时,也把各地的情况带回来,顺便采购粮食。而魏叔玉收养的孤儿、买来的孩童也已经有二百多人了,这些孩童最大的也才十一二岁,最小的一个才五岁。魏叔琬安排大孩子照顾些小孩子,又在上下农庄里建了个学堂,每天安排他们学习,这个学堂不光叫他们识字,还教孩子们算账等杂学,作为一个有现代思想的古人是不会只教他们四书五经的。等过个三四年,最大的孩子四五岁后,这些孩子也就能帮上忙了。魏叔琬闲时也会去给孩子们上课,毕竟也要让那些孩子知道谁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十二月的某一天晚上,在郑国公府,一家人吃完晚饭后,魏徵突然把我叫到书房到:‘过几日会有吏部文书,让我准备出仕’。

    我突然想到现在已经贞观初年末了,李二帝下已经坐稳了皇位,老爹魏徵这几个月的表现也让李二帝下放心了。所以才有人想起了我这个魏徵的儿子还未出仕,这次吏部突然安排我出来做官想必也是看到魏徵已经站稳了脚跟。

    我对此也早有准备,就不知道是虚职还是实职。便开口问道:‘儿子要去何处任职,大概要何时上任’。

    魏徵道:‘应该是京兆府下的渭南县,应该去担任县令,从七品下,文书大概要三五天后下来,并吩咐我在外面好好做官,不然别怪为父不留情面’。又教导我几句就让我下去了。

    又过了几日,吏部果然来人了,来的是一个员外郎,应该也是看在魏徵的面上才来的,交接好了文书后,就吩咐我尽快上任。

    渭南县在渭水之南,与长安城一河之隔,从渭南县城到长安城紧要四十里路,也是京兆府最大也最贫穷的一个下县,有八千户,五六万人口,有耕地七十余万亩,荒地、山林更是很多。魏叔琬一个小小从七品下的县令,自然不好太过张扬,就带着王二和两个小厮去上任了。渭南县城十分矮小,衙门更是破落不堪,已魏叔琬挑剔的眼光自然是看不上了,跟前任李县令交接完后,李县令就高高兴兴的去别处上任了。

    衙门里有主簿一人,文书一人,吏员三十二人负责管理文书,两个捕头,一百多个衙役。典狱一人外加七八个牢头。这就是渭南县所有的人员了。其县内粮仓也不充足,只有区区千余石,银钱更是少得可怜,连日常开销都难维持。

    魏叔琬想要把渭南县发展起来肯定需要一笔钱做启动资金,好在在古代只要把账做平,按时将税款交到户部,朝廷是不会问其他的了,今年的税款已经上交到户部,明年的春税还未征收,魏叔琬只好自己借钱给县衙了,先把渭南县发展起来再说,唐朝官员的政绩主要看新开了多少亩田地,人丁增加了多少,征收了多少税款等。于是叫来了主簿李富贵道:‘由于县衙银钱太少,本县准备从别处借些钱来度过这一段时间,李主簿以为是否可行’。

    主簿李富贵回答:‘老爷,前任县令也打算借钱度过年关,可本县太穷,年年税款都不够用,实在是无人肯借钱给县衙’。

    我说:‘这你不用管,自然有本县来负责,你只需把文书做好,以证明这笔钱财来路,以后的开销也都把账记号就可’。

    主簿李富贵当然高兴的回应:‘那敢情好,那就辛苦老爷了,不然这个年,县里的人员都过不好了’。

    我又告诉李富贵:‘由于已到冬天,县内人丁都无所事事,本县打算招急民夫,修整田地、打井、清理河道,主簿意下如何’。

    李富贵回到:‘老爷,今年的徭役已经服完了,要是在增发徭役,恐怕民心不问啊,朝廷也不答应啊’。

    我回答:‘这次不是增发徭役,只是把人集中起来干活,干到开春,等百姓需要回家务农就停止。每天管三餐,每人每天在给五文钱工钱,工钱每日结算概不拖欠,一切以百姓志愿为主,绝不强迫,不过每个人都要完成任务才行,不许偷奸耍滑’。

    李富贵回答:‘要是这样的话百姓可定乐意,不用在家吃饭省了粮食,每天还有钱拿,只不过出把子力气而已,乡下人最不缺力气了,偷奸耍滑的可定也有,倒时候不用他就行了,只是县里没有那么多钱啊,按照老爷的说法,本县能召集一万多壮劳力,恐怕需要六七千贯钱’。

    我回答到:‘钱的问题本县来解决,你只管写下文书,到时候县里有钱了在归还就可以,一会你就把本县何处需要打井、修渠,何处荒地可以开垦,需要多少人手,需要多少时间,简单的做个计划,然后就可以着急人手干活了’。

    李富贵回答到:‘老爷,本县的情况属下心里有数,耕地都没有什么水渠,需要从渭水引入,水井也不多,只有几个村子才有,全需要看天吃饭,既然老爷真想造福乡里,属下以为不如先把水渠、水井修好,然后在开荒地,荒地开垦出来后,估计就会有大户人家来买地,毕竟关中大户不少,只不过开荒费时费力,一般都买良田’。

    我没想到这个李富贵倒不是个吃白饭的,还有这种见识,看来倒是一个人才,便回答;‘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明日钱就能到本县,共计一万贯钱,你要严格把关,不许让人贪污了’。然后便让他下去了。

    之后魏叔琬又把两个捕头李大庄、刘仁贵找来,问了问县内的治安情况,县内的治安情况还好,在初唐的的时候民风淳朴,县内又没什么不法乡绅,倒是让魏叔琬松了口气,魏叔琬告知了两人县内即将开始打井修渠,让他们俩人抽出些人手维持好治安后,便让他们下去了。

    又把文书找来,初略看了看本县的公文,最后把典狱找来,清楚了牢里有多少犯人,并告知典狱,让他准备安排一些罪行轻微的犯人跟着民夫一起做活,只不过他们要单独负责一定区域,并安排衙役看着,不能让犯人跑掉,也不要让民夫跟他们交流,又见了几个县里的头面人物,直到深夜才忙碌完事,就这样魏叔琬度过了县令生涯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