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抵达

作品:《我在明末改造沙漠

    且不说朝廷之内如何争论,单海文的先遣大军,在沿途长城军兵的注视和护送之下,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到达了窟野河中游,向北行进约二十里后到达选好的地点。此地已经属于乌兰木伦河的中游,只是这时候的乌兰木伦河已经断流,往年的这个时期还是多雨季节,河水暴涨。连续数年的干旱少雨,就连这条常年不断流的河流也未能幸免。附近数百里内的牧民们早已经迁徙到了不知何处。

    “公子,这里以属下看可不是好地方啊,还不如东岸呢。”沿路走来,众多护卫的神情越来越严峻。虽说有平坦地带,但是没有水,而且乌兰木伦河的西岸可是要比东岸高出来十几米呢。

    “没啥大不了的,咱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先打井,把井打出来后,开挖河道,修筑提坝,一边在沿岸植树布草,在合适的地方修筑小型城寨,东西两岸同时行动。在这里建造两处万人规模镇城,河道上面建造桥梁,两处便可以连成一体,掌控住这一带通往漠南的交通。你们先去安营扎寨,本公子先去找找地下水源,先把水井打出来。咱们携带的水坚持不了几天。”

    扔下诸多护卫,单海文一溜烟就跑了。

    两个多小时后,单海文带着喜色返回。

    从空间中取出打井设备,让随行的工匠们开始组装。

    第二天一早,除了护卫队员们开始撒向周边侦察外,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水井自然是在城镇的内部。有了小型打井机加入,在单海文选定的十几处地方,发动了柴油机,开始施工。

    他一共购买了十五台小型打井设备,可以轻松打出深度不超过五十米,内径三十公分的浅层地下水井。用潜水泵把水抽出来,用于生产生活。一个万人左右的城镇,有十口水井基本够短期使用。

    一连两天,单海文奔波在整个乌兰木伦河西岸的广阔田地中,寻找地下水源,以及合适的城镇安置地点。

    歇息了一天后,穿过乌兰木伦河干枯的河床,在东岸颠簸的大地上四处游荡。

    如此便是五天时间过去,足迹几乎遍布方圆上百平方公里,把周围的地下水源和矿藏都基本标注出来。

    在这里耽搁了十二天时间,才安排好所有事物,留下足够建设两座城寨的物资以及四千多人手后,沿着先期出发的队伍跨过皇甫川前往四百里外的胜州卫旧址所在。

    残垣断壁,满目荒凉。不太平坦的荒漠上一座荒废了上百年的土城孤寂地矗立在荒原。

    远处静静的黄河水缓缓流淌向南方,远处隐约可见的一座小型土寨上隐约有人影晃动。

    “公子,那个地方原来也是属于东胜卫下辖,叫连城寨,以前负责与东岸联络接洽之用。如今牧民不多,一二十户,不是对面的眼线,就是被赶出来的普通牧民。”

    “调查清楚,能为我们所用的留下,不清不楚地驱逐出去。”

    “是”

    “这地方不错,略加改造即可使用,河岸也不高,可以引水灌溉。”旁边的一名护卫赞叹道。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不过咱们这里比起后套那边来差上很多,不然哪里能轮得着咱们,那些蒙古人鞑靼人早就占了,你们看那边那些牧民,绝对是妥妥城的眼线。”

    单海文摇摇划了一圈。

    “先把旧城扩建两倍,至少可以容纳三万人,然后在附近修建五到十座卫星城,组成一座可容纳十五万到二十万人的县级城市,再把城镇之间用城墙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城池。同时分段施工,便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在后续人马过来前,争取完成基础工程,在百姓到来之前,完成所有城市内部的房屋建造。护城河与黄河连接,然后在辐射各处,用水方面,直接先用水泵抽河水,沉淀消毒后再饮用。灌溉和建筑方面的用水无非是多加两台抽水泵而已。”

    “公子,这附近可能会有百姓或者牧民,对他们如何处理?”

    “老办法,汉人百姓愿意留下的调查清楚,记录入籍,考察期过去没有问题的按照明珠城初级居民待遇,牧民给三个选择,一个是归附,同汉人百姓一样,另外一个办法,给与补偿,让他们搬走,反抗者一律杀无赦!最后一个方法,如果愿意做工的话可以雇佣他们来为咱们干活,但是他们的居住区域必须远离咱们划定的区域。他们不能享受咱们明珠城百姓的福利。如果是汉人牧民可以优待,外族,咱们可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浪费。几百年后养出一群白眼狼。以后的政策,明珠城范围内,所有外族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汉人的千分之一,这是铁律,永远不得改变!”

    单海文第一次在手下面前露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他娘的少数民族就是真正的少数民族,没有优待。他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领地内冒出来个让人煞风景的别扭衣物。

    汉人女子不准嫁给外族男子,只能外族女子嫁给汉人。他就不信了,三五代过去,这些外族还能翻起来浪花!

    “遵命!”这些护卫眼前一亮,他们可对这些外族恨之入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祖训可是铭刻在骨子里的。

    “此事暂时就不要宣扬了,不合适!”

    “属下明白!”

    相比于乌兰木伦河,这里的水源就较为丰富,只是由于长期过度的放牧造成的沙漠化,加上黄河汛期的泛滥,不太适合生活,多是作为放牧之地。

    单海文有的快速成林,快速改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自然不惧环境的恶劣。

    放出来建筑物资,机械,工具,牧草种子,各种树苗。

    七千余人的庞大队伍开始了大规模建城大业。

    机械轰鸣,人潮涌动。掀起的动静让东岸的牧民们胆颤心惊!一匹匹快马不断向两百里外的妥妥城报告着对面的情形。

    单海文对对面的动静根本不理会,即便是半个月后对面用小船来人的询问,也是让手下打发了事。

    他正忙着在港城与连州之间奔波,培育树苗,采购各种物资呢。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营地。

    时间已经进入九月,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边的季节已经开始变冷了。

    被派往黄河沿岸收购木船,皮筏,以及雇佣船工的效果并不大。近二十天过去,也不过才二十条木船,十五条羊皮筏子。靠这点运力,他这边的五六万人还不得运上一两个月呀。

    还好的是,这些木船可以用来测量黄河的水深,流速等诸多水文,为以后的通航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