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宁远情事 第一章 秘报之谜

作品:《我不是陈圆圆

    细问之下,原来,马绍愉从边关发给陈新甲写有皇太极议和条件的密函,竟被陈新甲糊里糊涂交给书童,拿去登在塘报上!

    塘报,是各省派员在京所抄录的一般性上谕与奏章,也就是相当于如今中央下发的各类红头的学习文件。议和本来是极其机密的一件事情,但這样一传抄,全国各地都知道议和之事了。

    如此一来,官员们不干了。他们觉得皇帝怎么可能做這么龌龊、有辱大明国体的事情。一时间,谏者如流,个个都是愤慨不已。他们不敢説皇帝的不是,却把陈新甲骂得狗血淋头,都説這样的卖国贼、這样的汉奸,就应该被凌迟处死!

    崇祯本来就受不了這样的言语,更气愤陈新甲的无用,堂堂一个兵部尚书竟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一怒之下,就把陈新甲打入大牢了。

    這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我觉得多少有些蹊跷,道:“皇上,圆圆觉得事情不是這么巧吧?陈大人明明知道這是件机密,万万马虎不得,哪至于糊涂到這般田地?”

    崇祯道:“那你説是怎么回事呢?唉,不过事已至此,议和是再也不可能的了。满朝的文武现在恨不能扒朕的皮,喝朕的血……”

    怎么能這样轻易放弃?這可是洪承畴用自己的名节换来的!只是看崇祯的样子,我一时也不知如何劝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搞清楚陈新甲一事。我对崇祯道:“圆圆觉得陈大人的事情有些奇异,恳请皇上允许圆圆去见见陈大人,问个明白。”

    崇祯半天才叹出口气,道:“那你就去吧。”

    ***************

    陈新甲披头散发地坐在草堆上,口中喃喃不语,不知説些什么。连狱卒开门放我进去都没有察觉到。

    我站在他身后,轻声唤了句:“陈大人”。他没反应过来,我继续道:“陈大人,皇上派我来看你了。”

    或许“皇上”两个字发生了效用,他停止説话,返头呆呆地看着我,忽而认出我来了,“你,哦,是你。”

    陈新甲是高层领导,还没见过我這新上任的唐军统领,只知道我是乾清宫那个曾经当面驳他的小宫女。

    我直接切入正题:“陈大人,圆圆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陈大人怎么会那么不小心把机密情报交付塘报刊登呢?”

    陈新甲哼吱道:“是有人要我死,有人要暗算我啊。”

    我急忙道:“陈大人莫激动,若要皇上相信不是您的错,还请您把当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圆圆。”

    陈新甲怀疑地打量我,心中或许在想我有什么能耐。但最后妥协了,把详情説与我這个小宫女听:“我接到边关秘报,是在二更刚过的样子,当时我已经睡了。秘报一到,我就起来在书房看了。我那时好不兴奋,自然想着要尽快告诉皇上,但一看时间还早,就把秘报锁在书房的屉子里,又回去睡了。我知道這秘报要单独呈给皇上,便想等早朝之后再晋见,就把秘报揣在身上。哪晓得到了早朝,我居然成了众矢之的,他们都拿出刚刚出来的塘报,居然登了秘报!和我收到的一模一样!我再看我怀里揣的,居然是张白纸!后来,后来,就不用提了。”

    我似乎找到了重点,“這么説,是秘报被人掉包了?请问大人,塘报通常是什么时候刊出?您的书童又是什么时候把别的文件送出去的?”

    “塘报是四更左右开始抄录,因为大臣们在上朝之前得看到,我的书童便会在三更的时候来书房,把要抄录的公文送出去。”

    “那大人把其他的公文放在何处呢?应该不是也锁在同一屉中吧?”

    “当然不会啦。那些公文,我都是放在桌上。书童自己取去。”陈新甲道。

    “大人抽屉的钥匙又放在何处呢?”

    “放在书房,不过,我每次都把它放在书架里一本书里夹着。连我的书童都不知晓。”

    我点头道:“按大人的意思,书童是不可能干掉包的事情了?”

    陈新甲激动道:“我的书童跟我好多年,他怎么可能干這种事情?何况他现在也在狱中,這又没有什么好处!”

    “陈大人息怒。”我安稳住他道,“圆圆并没有怀疑是您的书童啊。”

    如果陈新甲説的都是真的,那么,秘报就是在二更之后、三更之前被掉的包。那人能够在這么短的时间内悄无声息地进入书房调换,武功定然不差;能够打开抽屉,要不就是惯偷、会撬锁,要不就是知道陈新甲放钥匙的位置;而這个人又偏偏知道這个时候会送来秘报,恐怕是一直跟踪送秘报的人、或者监视陈府很久。要把秘报公之于众,第一或许可以至陈新甲于死地;第二就是使议和无望,置崇祯于死地!

    “最后一个问题,陈大人可有死敌?”

    陈新甲大呼道:“我哪敢树什么敌啊。坐到尚书這个位子的时候,我就胆战心惊。哪料到还是和以前的那些尚书一样,都没有好下场……”

    至此,我脑中已经有了這个画面。有一个人,他早就知道秘密议和的事情,那必然是从清国得悉,或者説,他一直在清国待着。等马绍愉命人把秘报送出来的时候,他就一直暗中跟随,然后在陈新甲的书房上面潜伏着,窥探到了陈新甲把秘报放入抽屉,也知道钥匙的所在。接着就神不知鬼不觉把秘报换出来,让书童误以为是一般公文,交付塘报……

    到底什么人要這样做呢?若不是陈新甲的仇人,那就是不想议和成功的人了。最不希望明清议和的人是谁呢?

    是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对了,在盛京救我的“小李飞刀”,难道是他!莫非他真的是李自成?

    但是也不对啊,李自成在西边攻城略地,怎么会分身跑到满洲?也不可能是他的手下啊,议和之事那么秘密,李自成又如何得到风声?又怎么会莫名奇妙救我两次?我又不认识他。

    难不成是满清鞑子干的?毕竟议和只是皇太极的个人愿望,很多满洲贵族和汉族降臣并不赞成,他们都希望快些攻打大明,然后就可以圈地、掠夺。

    还有,此人想到用塘报這一招,必定是非常熟悉大明的吏治,必然是非常清楚大明這些朝臣的态度,這人要不就是大明的降臣,要不就是内奸!

    内奸?!這个词让我汗毛突然竖了起来,对了,祖大寿不是説他之所以投降,是因为收到朝廷已经放弃他们的消息?這二者会不会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伙人?

    天哪,如果暗处真有這样的内奸,那实在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