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六回 庚辰正位

作品:《鬼子六大传

    一百五十六回 庚辰正位

    多年以后回忆起绍德四年五月初六日这一天的时候,奕訢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七分布置、三分运气。

    头一天晚上胡林翼拉了罗泽南入内密谈,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能够成功说服罗泽南自然是好,如果罗泽南坚持不肯,那就先将他拘禁在朗润园中,临时委任别人充当大将统帅新军。他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对罗泽南说明了恭王的计划,以及自己的立场,跟着问他究竟愿是不愿。罗泽南当场便愣住了,虽然他对此事早有预感,可是怎么也没料到来得如许之快,而且胡林翼还逼着他立刻做出抉择,无奈之下只好回答说只要部下将士心甘情愿,他也就没有话说。胡林翼一笑,便把厅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邀他一同出去看看结果。说实话,罗泽南见到厅上宾客满座的情景,心里确实凉了半截,那种感觉不是自己被人背叛,而是老日子确实气数已尽,不论自己乐意不乐意,地球该转的还是转,明天的太阳还是照样要出来。他相信胡林翼是一个守信用重然诺的人,所以才用自己参与政变的代价换取他承诺决不伤害太后和小皇帝载淳。也许在罗泽南的心里,他能为先帝做的最后一点事情就是这样了吧。

    新军马兵两标在胡林翼与罗泽南的带领下彻夜急行,天还没有亮便赶到了北京城,跟着分兵两路,一路径直杀往蒙古兵驻扎的营地,另一路叫开城门,分出一营奔紫禁城而去,余下的各自分散到几大亲王府、各管旗大臣府、各部院衙门,把宗室、官员全都控制起来。归功于刚刚完成的旗务改革,除了武卫营接近三万人之外,京旗其余的部分已经不能持有军械,八旗军民合一的状况已经被打破,各旗管理大臣名义上是一旗之主,实际却连一个兵也调不动。负责控制八旗、官府的这一路新军在新任步军统领的配合下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任务,前去对付蒙古兵的那部分却遇到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抵抗,很是费了一番手脚才掌握了局面。武卫营的都统就是奕訢自己 ,兵符军令全都捏在他的手里,没有他命令,两万七千人的武卫营相当于一滩稀泥,动弹不得。就算谁敢擅自出兵,那也马上可以用造反的借口镇压下去。很快整个京城便落入新军控制之中,这个时候天色刚刚大亮,奕訢正全副披挂地跪在中和殿,从太后手中接过禅位诏书与皇帝的御宝。五月初六是庚辰日,于是在后世史家笔下,这一次政变便被叫做庚辰正位。

    奕訢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安顿各地督抚,他下旨广发文告,假托历代先祖托梦给纽祜禄氏,把禅位的责任推在祖宗头上,说是载淳与自己都是秉承列祖列宗的意思来光大大清的,同时继续尊纽祜禄氏为皇太后,载淳以一个五岁孩童,不但破格跳过了郡王直接加封温亲王,而且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回到皇子聚居的东六所去居住,而是单独占有了整座钟粹宫在明代,这里一度是皇太子居住的宫苑,载淳自己的父亲咸丰也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的。这一切行动都在表面上体现出奕訢对他母子两个的尊敬爱护,似乎也就像他在诏书中明白承诺的那样,等到载淳成年以后,自己会双手把皇位奉还给他的。与此同时,又豁免全国田赋一年,推恩释放狱中关押的轻犯,总之新君登基该做的表面文章,全都一口气做完了。

    事后回顾当时的局势,奕訢不得不庆幸凡是军力较强、督抚比较不受朝廷控制的几个省份,长毛都闹得厉害,譬如江西、浙江、湖北等地,没有哪一处的督抚大员不是深陷其中无暇顾及其他,如果不是因为这样,说不定像左宗棠这样读了太多圣贤书的还真会起兵勤王,弄得不好收拾。就这一点来说,他的运气实在不是一般地好。

    在地方督抚之中,皇统易主的消息最快传到了桂良的耳朵里。奕訢特地派了自己一名亲信去告诉他这件事情的时候,桂良正在用饭,这个惊人的消息骇得他从椅子上跌了下来,足足一个多时辰没能说得出话来。那亲信对待他还是很客气的,毕竟他是恭亲王福晋的老爹,现今王爷登基,那么他就是国丈,身份自然非同小可。桂良清醒过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上表乞骸骨还乡,说自己老耄昏花,兼患风疾,已经不能理事,莫如回家养鸡养猪,享受儿孙绕膝之乐。表章就由那个送信来的亲信带回北京,奕訢瞧了之后只是付诸一笑:桂良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身为外戚,直隶总督位高权重,奕訢是不可能对他完全放心的。既然他懂得做人,奕訢自也让他风风光光地下台,当即命令恩准他告老归田,在京师为他置了一所大宅、数百顷土地,又下旨册瓜尔佳氏为皇后,桂良本人赐一等侯爵,俸禄视寻常加倍。奉到诏书之后,桂良叹了半天的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现如今只能盼望奕訢在皇位上能坐多久便坐多久,万一有一天他失势倒台,瓜尔佳氏也必定跟着满门抄斩,死无葬身之地!他虽然告老,却仍是继续护理了几天督印,等到朝廷新委的接任者文祥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来,这才举家从总督府内搬了出来,慢慢启程回京去了。

    至于京中各部衙门,头头脑脑原本早已经是恭党中人,恭王入继大统已经变为既成的事实,他们也就很自然地接受下来。奕訢毫不客气地采取了筛子手法,凡是上表祝贺新君登基的一律留任,看不到表章的或是降职,或是以“谤议人君”的名义下狱问罪,这一来更是众口一词地拥戴新皇,恭亲王这个字眼眼看就要变成历史的陈迹,慢慢消失在时间的长河当中。

    五月初九日清晨,养心殿西暖阁门前,出现了胡林翼行色匆匆的身影。他在门前停了下来,对门口的护卫道:“皇上还在?”定煊低声答道:“在。大人请稍候。”说着回身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西暖阁是从雍正开始历代皇帝办公的书房,奕訢也仿效前人,把自己的活动中心定在了距离军机处不到一百米的这座宫殿里。

    房内灯光有些昏暗,奕訢已经脱去礼服,穿着一身石青常服,光头没戴帽子,一手支额,靠在桌边打盹。定煊见状,一时不敢上前,犹豫着倒退了一步,却不小心碰到门扉,发出一声轻响。

    奕訢霍然睁开眼来,用戒备的眼神看着门口,手也向腰间伸了过去。待到发现那是定煊,这才松了口气,放开已经摸到手中的短枪,略有些疲倦地问:“谁来了?”

    “是胡大人。”

    “请。”

    定煊掩上门退了出来,对胡林翼点点头,让开进门的道路。想了一想,又加上一句:“大人请务必快些,皇上这些天一直没回过寝宫歇息。”胡林翼一呆,含混地应了一声,迈步进门。已经有护卫点起了蜡烛,在铜镜的映射下照得房里一片光明。胡林翼借着烛光细看,发现奕訢的脸色果然十分不好,不由记起定煊所说的话来。他择要把这些天来各处的反应说了一遍,末了道:“皇上初登大宝,百官万民都是拥戴的。”奕訢嗯了一声,问道:“英美那边反应如何,可有照会?”胡林翼摇头道:“还没有,臣算过了,英美公使都驻在香港,若是从广州那里听到皇上登基的消息,再发来照会,至少得一个月的工夫。”

    奕訢想了一会,道:“我们主动给他们照会,通知这件事情,不要等着叶名琛那只蜗牛动弹了。对了,本王……朕考虑了一下,觉得外交这一块还是专立一个衙门的好,什么事情都要礼部出头,显得太不庄重,也容易给外国人借口。你去草拟一个外务部成立细则,各级官员都比照六部设置,办公处所就设在六部旁边。须用多少费用,调哪些人,一一报上来。”胡林翼应了一声,又问道:“那外务部尚书的人选……”

    “你看呢?”

    “臣不敢妄议。”

    “说。现在朕名分上是皇帝,可是关起门来议事,仍是希望你们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像从前在鉴园里一样。明白么?”胡林翼连忙跪下来免冠叩头,答道:“臣遵旨!”奕訢叹了口气,心知他们的习惯是改不掉的,自己也乐得保持这份皇帝的威严,只要他们能够照旧出谋划策也就够了。当下问道:“你觉得外务部尚书谁来担任?不论满蒙汉,只提一人便可。呃,险些忘记一件事情:外务部不须像六部那样每职分设满、汉两官,以后六部也要渐渐改革过来。不论满汉,官惟有才者居之。”

    胡林翼琢磨了一阵,道:“按理说,郭嵩焘是最合适的。可是他已经回了伦敦……是否召他归国?”奕訢沉思片刻,道:“不必。徐继畬近来身子好么?可能受得了忙碌?”胡林翼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徐继畬迷上了西洋体操,请士官学堂的洋教习帮他编了一套操法,每天带着一帮教习、学生,练得十分起劲呢。”奕訢一愣,旋即笑道:“看样子是没问题。那就这么先定下来,徐继畬调任外务部尚书,他留下的位子让张之洞去接。”

    没什么要事,胡林翼便要跪辞。退出暖阁的时候,恰好碰上在崇文学堂教授外文和西洋医学的合信教士,心中不由得暗自奇怪:皇上若是身子不适,怎么不传御医,却非要叫西洋医生来看诊?不过这疑惑也就是一闪即逝,因为奕訢本来就是一个“崇洋媚外”之人,平时也总说西医治病中医养身,传西医诊病虽然不合规矩,可他毕竟是皇帝,别人谁也不好说什么。两人打个招呼,胡林翼便急急忙忙地回军机处处理刚才皇上吩咐的事情去了,把合信这档子事完全抛在脑后。

    军机处的成员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人数规模史无前例地增长到了七个人,根据昨天发下的圣旨,除瑞麟和麟魁退出军机以外,在原有胡林翼、宝鋆两个的基础上又增补了五名新成员,这五人的年纪都在四十岁往下,可称得上是年富力强,勇于任事之辈;又都是从前恭党之中的骨干,一直很得奕訢信任,除了礼部侍郎沈桂芬之外,其他的四个人:曹毓瑛、朱学勤、蒋晋、董恂、都是从原先的军机汉章京中擢拔上来的,一时之间很惹来了不少嫉妒的眼神。这么一来,军机领班既是汉人,其余的大臣中又是汉人居多,七人之中唯有宝鋆是满人,绍德四年五月的这个七人军机,便被人叫做是“汉军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调整,比如胡林翼擢武英殿大学士,免去兵部尚书职务;原任光禄寺卿曹毓瑛调任兵部汉尚书;原任工部尚书文祥出任直隶总督留下的空缺由礼部侍郎沈桂芬调补;原任左都御史柳树声调任吏部尚书,左都御史之职由原任监察御史何璟递补。军队方面,定煊调任武卫营都统,步军营改称警备营,衙门称京师警备总署,专司京城除紫禁城以外部分的治安,人员规模裁减至原来的二分之一,由杨庆城担任都统;神武军的上下领导也都做了些改动,都统制的人选却仍是罗泽南。

    诏书发下来之后,罗泽南可不干了。原本他与胡林翼已经达成君子协定,说好了事定之后他便归隐山林不再做官,怎么皇上又要他继续当这个都统制?这头接了诏书,那头他便跑到胡林翼家里去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