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兴业办厂(改)

作品:《回到清末

    刚刚走进新买宅子所在的胡同口,三人就远远的闻到从自己家里飘散出来的菜香,跟着姚兴华出去跑了一下午的刘大狗,在闻到香味四溢菜香后,再也按耐不住性子,飞也似的向宅子跑去,边跑吆喝着嗓子大喊着“老爷回来啦,老爷回来啦。”

    看着刘大狗这番样子,姚兴华真是哭笑不得,可也没办法,谁叫刘大狗就是这么个人呢,好在林点金还能经受得住诱惑,没有把自己给扔下。更何况自己也早就饿了,突闻到菜香,更是额外觉得饥饿难耐。

    “老爷回来啦,这是?”听到刘大狗的喊声,如今已经荣升为姚府管家的刘安,急忙赶到大门前迎接姚兴华。可当他看到自己儿子和林点金手里捧着的东西,有些意外的问道。

    “这是我在茶馆溜达的时候,听别人说咱们大清朝地官是可以花钱买得,我一时高兴就去买了一个,喏,还是一个三品顶戴呢。”姚兴华把林点金手里捧着的三品顶戴扔给刘安,一边接着说道“我今天上午安排你的那些活,都办得怎么样了?”

    “回老爷,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品,因为零碎的东西很多,府里也没有太多的仓库可以存放,所以就只买足供全府一月之用了,不过老爷放心,这些东西广州城内很多,随时都可以买到。另外小的还擅自作主,给府里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家具,这些总共花了六十四两银子,剩下的我都交到刚聘来的账房哪里。只是…。”

    “只是什么?”听着刘安突然吞吐起来,姚兴华好奇的问道。

    “老爷,现在府上账房只有买东西剩下的那一百三十六两银子,这平常过日到是够了,可是到每月开饷的日头,恐怕就…”

    “噢,是这样,我这有一千一百两银子,待会你去交给账房。”来到前厅,姚兴华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千一百两的银票交到刘安手里,一边接着说道:“现在嘛,你赶快把饭菜端上来,老爷我都快饿死了。”

    吃完饭,姚兴华又向刘安大概的了解来一下那位账房情况,据刘安说,这个人叫徐德昌,四十六岁,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就考取了个秀才的功名,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以后就没再考下去。这几年一直都在广州城一家纺织作坊里做账房,前阵日子,那个纺织作坊因经营不擅而倒闭,徐德昌也就一直失业在家。

    听了刘安的介绍,姚兴华不由得对这位账房先生产生了些兴趣,倒不是他的秀才功名,而是他那在作坊里的工作经验。姚兴华很想从他那里了解一下现今的作坊运作的大致情况,毕竟自己也是要从干实业出发,多吸取一些经验教训还是好的。

    想到这里,姚兴华便对刘安说道:“这个徐德昌倒是有些意思,我看这样吧,我今个也有些乏了,明个一早你就把他带到我这来,我有话对他说。”

    打发走刘安,姚兴华来都后堂内室,翻出自己在前世提前买好的两本百科全书(物理和化学)翻阅起来,虽然经过这两天的1888年的实际生活经历,姚兴华心里对搞什么样的实业多少也有了些想法,可这些想法是否切实可行,已现如今1888年的世界技术水平、工艺水平是否能够做到,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手里可以动用的银子只有两万两千量,这么点钱够不够用,这些都是需要经过仔细计算后才能知道的。

    ------------------------------------------------

    第二天一早,姚兴华在姚棠和姚菊的帮助下,艰难地穿上复杂繁琐的古装,还没等出门透上一口气,刘安就把徐德昌给领了过来。

    徐德昌第一眼看见姚兴华的时候,明显的愣了一下,想来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座府第的主人,竟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不过想不想的明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见到老爷是要请安行李的,所以徐德昌连忙作揖道:“小人徐德昌见过老爷。”

    看着徐德昌一旁作揖,姚兴华也不理会,自顾自的在椅子上坐下,接过姚菊端上来的清茶,轻轻品了一口后,才慢慢说道:“你就是徐德昌,我听刘安说,你还有个秀才的功名,是真的吗?”

    “回老爷的话,小的是在同治十年中的秀才。”见姚兴华问话,徐德昌站在一旁恭敬的回道。

    “同治十年,到今个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你怎么没在继续考下去呢?”

    “回老爷,起初小的也想继续考的,也考了几次,都没中的,渐渐的也发现,现如今的这个官场,有没有功名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事要有银子,而小的没银子,所以就算是考上进士、举人,也没钱捐实缺,所以也就放弃了。”说到自己的辛酸史,徐德昌自己多少也有些唏嘘。

    看着徐德昌有些伤感,姚兴华心里也觉得不是个滋味,便连忙转换话题,问道:“我听刘安说,你以前在纺织坊当过帐房?你来给我说说你们那个作坊的情况。”姚兴华一边对徐德昌指了指旁边空着的椅子,示意他坐下说,一边示意姚菊给他上茶。

    “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老爷问起,我也就详细的说说,那家纺织坊原是城东李老爷家开的,生意虽不红火,但也能勉强糊口,只不够后来李老爷的独子在外面闯了大祸,李老爷为了救儿子,这才不得已把作坊给变卖了。”说到这,徐德昌喝了口茶,又重新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绪后,接着说道:“那个作坊本也不大,也就二十几个织工,因为我在哪里管的只是钱财收支,所以对工艺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听人家说,李老爷家的这个纺织坊,大部分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还有一个大大的蒸汽机呢。只是机器虽好,但工人技术不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差,在加上产量也低,所以一年来下,除去各项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的。”

    “你刚才说,有蒸汽机,你知道是在哪里买的吗?”对城东李家纺织作坊赚不赚钱,倒不倒闭,姚兴华是没多少兴趣的,不过对于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者――蒸汽机的出现,倒是完全出乎姚兴华的预料,没想到城东李家还是有些眼光的。

    说到蒸汽机,其对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性的认识,恐怕在1888年的整个大清国里,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赶得上姚兴华了,所以当徐德昌提到城东李家的纺织作坊有蒸汽机的时候,一下子就把姚兴华的整个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

    通过与徐德昌的这次谈话,姚兴华对1888年的大清整体工业情况,多多少少算是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在徐德昌的嘴中得知,此时的大清,已经有好几家工厂可以自行生产设计蒸汽机了,而且价格也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贵,主要原因还是整个大清的普通老百姓,始终坚持认为安装蒸汽机有碍当地风水的,所以绝大部分的小商家都拒绝使用蒸汽机,造成蒸汽机市场在当时的中国供大于求。

    姚兴华还了解到,现如今要购买蒸汽机的话,已经不用直接派人跑到厂商哪里买了,在这广州城里,就有好几家蒸汽机生产厂商设立的代表处,要买蒸汽机只需要在代表处下订单,并缴纳一定比例的订金和全额运费,厂家就会自己把蒸汽机运来,并负责全部安装调试过程,安装运行以后,还会时常安排客服代表前来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除此之外,姚兴华还向徐德昌请教了一些有关开设工厂的问题,比如购买土地,兴建厂房是否需要经过当地衙门的批准,招工要不要去衙门申请和备案等等不一而足,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这也令姚兴华对徐德昌的个人能力评价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这次会谈,姚兴华也下定决心,决定先在广州城郊附近购置一大片荒地,在上面盖房建厂,所生产产品,先是以容易生产的日用民需品火柴和工业重要原材料纯碱这两种,待日后资金情况好转以后,姚兴华还打算增开水泥和蒸汽机这两个产品。

    为什么会选择生产火柴和纯碱这两种产品,一是因为工艺简单,尤其是火柴,在1879年,广东佛山就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所以无论是技术工人还是工艺流程都不是难题,而且国内庞大消费群体的巨额需求量,都表明了此时开办火柴厂,只要经营得当,技术过关,是不会赔钱的。二是因为整个生产过程并不复杂,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也不太多,整体投资数额并不庞大,姚兴华手里的那两万多两银子,足够应付。

    至于纯碱,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材料,今后要是想开办生产肥皂、玻璃的工厂,开设纺织织布厂都需要用到它,就是以后有能力,大炼钢铁的时候,纯碱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在1888年的整个大清帝国,还没人能够生产出纯碱,全国的纯碱需求全部依赖进口。而此时世界最先进的纯碱生产工艺,还是诞生于1862年的苏尔维制碱法,并且整个生产流程都是处于严格保密之中。

    买地、盖厂房,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招聘工人、技术培训,官府备案,这些活分别由姚兴华、刘安和徐德昌三人分头进行的,刘安负责买下旁边那块荒地盖厂房,徐德昌负责买设备安装调试,姚兴华负责招工、技术培训和跑官府,毕竟此时的姚兴华,也已经是一个有着三品顶戴的候补官员了,那些个广州城里的小门小吏还真不太敢难为他。可就是算是如此分工明确,待一切事情都跑完办妥,到了工厂正式放炮开工的时候,也已经是三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话说开工那天,真是热闹非凡,近两百个新雇来,并经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工人,前来道贺的广州府当地官绅差役,再加上徐德昌通过各种关系途径找来的一些商业上的朋友,足足让新记厂在厂房空地上,摆了四十几桌酒席。

    在这些前来道贺的人当中,最引人注意,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姚兴华居然请动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张大人。我们不知道他是用了什么手段,费了多少口舌,总之在鸣放开工礼炮的时候,张大人神采飞扬的站在主席台前道贺并作讲话,并且在现场,还临时宣读两广总督府了对姚兴华的任命书,宣布任命姚兴华为广东省洋务总办、通商大臣、两广洋务顾问,兼署广东省新学学政,三品蓝宝石顶,朝服绣孔雀。

    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环境,由两广总督亲自宣读一位三品官员的任命书,这代表着一个信号,一个强烈的有着政治意味的信号。这个信号告诉这在场的所有人,这个名字叫新记的工厂的后台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大人,这个名字叫新记的工厂的主人,三品广东省洋务总办、通商大臣、两广洋务顾问,广东省新学学政姚兴华大人,拥有着无法估量的能量。而且从他不及弱冠之年,便做到朝廷三品大员的高位,这意味着他今后在官场上的前途不可限量。

    因为之间早已进行过试生产,所以吃完开工宴,工人们便纷纷有条不紊的赶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张之洞摇响开动蒸汽机车铃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新记工厂正式开工生产了。

    之后,姚兴华亲自陪同者两广总督张之洞,刘安则陪同着那些广州府的官绅差役,徐德昌陪同着大清国各大商行派来的商业代表,广东十三行的买办和部分外国客商,对整个工厂的生产车间和产品进行参观。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同的人,所关注的也都不一样,张之洞对火柴生产厂没什么兴趣,虽然新记的火柴厂不论是生产工艺,机器设备,原料配方和产能,都要比广东其他的民营火柴厂更加先进。

    他所真正关心的,是能填补国内空白,并且有大量需求的的纯碱生产,而且据姚兴华自己的说法,他们新记所使用的生产工艺是具有独家专利,全世界最先进的,产品质量超过国际一流水准,而且价格要更加的便宜得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本来张之洞对姚兴华的这个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在当时的大清国,能够生产出纯碱,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更不要说什么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了。可是当他真的亲眼看到纯白色的纯碱时,他真的相信了那天晚上姚兴华对他所说的一切,如果真的能像姚兴华那晚所说,那么对广东,对两广,乃至整个大清其意义都将非比寻常。

    至于那些个全国各大商行的代表,从事外贸生意的广东十三行的买办和外国人所关注的,则是产品质量以及产量,所以当他们看到火柴厂生产出来的火柴,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很好的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且生产出来的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看到纯碱厂生产出来的纯白色纯碱,在质量上完全超越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以后,便纷纷抢着找徐德昌下订单。结果仅在当天下午,徐德昌就把新记整整一年的产量全部签订出去,甚至还有几个外国人找徐德昌,表达了希望购买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在本大洲或者本国的生产许可,最好还是独家的,并为此开出了不菲的价格。

    --------------------------------------------------------------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今天老爷您可是双喜临门啊。”举行完新记工厂开业典礼刚一回到家中,徐德昌和刘安便领着全府下人聚在前院,向刚刚荣升为广东省洋务总办、通商大臣、两广洋务顾问,广东省新学学政这一堆职衔的三品朝廷大员的姚兴华祝贺起来。

    这种众星捧月的滋味其实真的很爽,姚兴华也很喜欢这种感觉,可是他自己心里明白,到今天为止,自己所作的所有事情,都仅仅那万里长征堪堪迈出了第一步,从今往后,还将会有无数的荆轲等待着自己去披斩,当下便收拾好似乎已有些漂起来的心性,板着脸说到:“好了好了。大狗,你去告诉你娘,今天晚上多弄几个菜,多弄些肉和酒,让大家伙都高兴高兴,徐德昌和刘安留下,其他人就都散了吧。”

    “徐德昌,今天咱们的新记工厂赚了多少?”在门外还板着脸,可扑一进到前厅,姚兴华就原形毕露,迫不及待的等着徐德昌向他报喜呢。

    “回老爷,今天小的算是开了眼,单单今天一下午的时间,咱们新记火柴厂和纯碱厂整整一年的产量,就都被订了出去,其中纯碱还有不少是直接卖给洋人的,价格也要比卖给国内那些商行和十三行买办要高出不少,至于订金,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所以我就擅自作主收了全年货款的50%,这足足有六万两白银。可就算是这样,今天下午还有不少的商家代表在缠着小的,希望能够把明年的订单也下了,不过小的不知道老爷的下一步打算,没敢当场应承下来,只是留了活话,叫他们过两天等消息,至于具体该怎么回复他们,还的要老爷给拿个主意。”提起今天下午的业绩来,徐德昌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这和他在城东李家那个纺织作坊干活时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个时候是他求爷爷拜奶奶的找销路,现如今可是销路求爷爷拜奶奶的来找自己。

    “确实是成绩喜人啊,徐德昌,你先给我算算这六万两银子的订金,刨除掉工厂半年所耗之后,还能剩下多少现银来?我瞅着今天的那些个商户踊跃购买的劲头,就算是再把纯碱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恐怕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人逢喜事精神爽,眼瞅着自己刚刚小试牛刀,即便财源滚滚而来,那等将来自己把更加先进的技术拿出来,那还不赚个富甲天下,世界首富出来?

    “老爷说的可不是嘛!要不是徐先生提前收口,恐怕就是五年的产量,都能被今天来的那帮家伙给吃了下去。”一直站在一旁插不上话的刘安,也终于找了个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兴奋之情来。

    “所以说,提高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如今看来,已经是当务之急了。刘安,你明个就出去广贴告示招工,我打算让咱们的新记工厂实行两班倒制,这样一来,咱们就能在不扩大厂房规模的情况提高产量一倍。另外,咱们的纯碱生产工艺过程的保密工作,也一定要做好,这可是当今年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了,可别让外人给偷了去,尤其是那几个对咱们的工艺感兴趣外国人,更是要时刻地防着。”

    “老爷说的这个法子确实是短期内提高产量的好主意,可是那些个铁疙瘩虽然不是人,可老这么满负荷的运转,恐怕也会要累出病来的,所以,我看老爷也要未雨绸缪,多找一些会修这些机器的技师回来才是。”虽然徐德昌也不认为姚兴华的主意有什么不妥之处,可还是谨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接着说道:“至于保密工作,我已经特别把这件事情交给刘大狗和林点金两个人负责了,应该不会出问题,不过关于那几个外国人提出来要购买咱们新式纯碱生产工艺的事,老爷您也要赶紧拿一个主意出来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