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洋务新学(合)

作品:《回到清末

    话接前书,姚兴华在听了徐德昌的担忧后,愈发的觉得眼前的这个徐德昌,真的是一个干事业的好手,至此以后,姚兴华也愈发的依仗徐德昌,重用徐德昌了。

    至此,在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姚兴华一边带着刘安培训新工人,一边带着维修人员到处检修机器。

    虽然姚兴华本身并不是学这个的,可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于每天都要和维修人员泡在一起两三个小时,多多少少得竟也已经可以独自处理一些小毛病了。

    至于那些提出要购买纯碱生产工艺的外国人,姚兴华的意思是可以慢慢谈,只要价钱谈得拢,就没有不能卖的东西,这项工作,姚兴华交给了徐德昌来处理。

    随着新招来的工人通过培训,一批批都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工人后,姚兴华终于把理想中的三班倒付诸实施了。

    伴随着作息时间由两班倒变更为三班倒,新记工厂火柴厂的产能由刚投产的日产100百万根火柴提升到日产260万根,年营业额由三万六千两提升到九万三千六百两。而纯碱厂方面,伴随着新投资兴建的两个纯碱生产车间的顺利落成投产,总产能整整比刚投产时提高了近八倍。年营业额也有原先的八万四千两提升到六十五万两白银之巨。

    姚兴华也因为这两个工厂的繁荣红火,正式宣告以年增收七十五万两白银,外加三品顶戴的身价,步入广东地区的乡绅富贾行列之中,成为有钱人的一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朝廷对张之洞上奏奏章的批复,也正是下来了。在这件事情上,慈禧老佛爷和光绪皇帝难得的立场一直,全都服准张之洞所奏之事,并给于便宜行事之权。同批复一起抵达广东的,还有朝廷专门拨给张之洞兴建铁厂,兴办洋务经费,计白银六十万两,并自光绪十五年起,专拨广东海关二成洋税为常年经费。

    也是从接到这个朝廷批复之日起,姚兴华这个广东省洋务总办、通商大臣、两广洋务顾问,广东省新学学政也就算是正式宣告走马上任了。

    在朝廷批复和批拨的经费同时抵达广州城的那一天,姚兴华时隔一个多月后,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两江总督张之洞。相较于上一次在张之洞府中内堂的会面,这一次张之洞在总督府衙门内召见姚兴华,要显得正式的多了。

    在这次会面中,张之洞不但把朝廷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利,下放给了姚兴华,还授予姚兴华在与兴办洋务这个领域内,凡广东大小官员,具由姚兴华一体节制的特权。而且不单单是朝廷下拨的那六十万两办铁厂经费银,张之洞没有克扣一两一钱,就是两广总督府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向乡绅募集而来的近四十万两白银,张之洞也都如数交与姚兴华自由使用。

    姚兴华也在这次会面中,向张之洞进呈了自己在这个一月时间里的工作所得,初步将炼铁厂选址定在了琼州府(海南)一个叫石碌的地方,并计划在石碌西面兴建一个港口。此外,关于兴办日产生铁百吨的铁厂所需购置和安装设备的预算(包括自行生产部分和从英国谐塞德铁厂进口部分)共计白银二十万两,兴办钢厂所需预算十万两,兴办生产铁板、铁条、钢板、钢条等粗加工工厂所需预算六万两,勘验及兴建铁矿开采厂所需预算五万两,兴建港口,铺设铁路共需银二十万两。共计白银六十一万两,需时两年方可建成。

    姚兴华之所以呈报给张之洞的预算只有区区六十一万两,主要的原因还是没能想到,朝廷这一次竟然如此大方,一下子就拨付了六十万两的经费,而两广总督居然也能筹借到四十万两,则更是出乎姚兴华的预料之外。所以,根据新的形式,姚兴华连忙把原定铁厂日产百吨生铁的产量提高日产一百五十吨,如此一来,则整个预算额度都将随之提升,修改之后的预算金额为白银八十万两。

    对姚兴华的新提案,显然更对向来好大喜功而又务为规模宏大的张之洞的胃口,虽然他本人对把工厂建在琼州(海南)而不建在广州城边有所不满,不过自己确实对开设铁厂不在行,索性也就放手不管。所以张之洞对姚兴华的整个预算案,竟一笔未改,直接服准,并在姚兴华告辞之前,再三勉励打气,尽显殷殷期盼姚兴华兴办洋务,一举成功之情。

    一八八八年四月七日(光绪十四年),姚兴华正式在广州开衙建府,这也就意味着总投资额高到一百万两白银的琼州铁厂正式开工建设,姚兴华出任第一任督办。

    关于琼州铁厂,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本来这一百万两的总投资,是包含了炼钢的,可是姚兴华私心作祟,经巧言令色的说服了张之洞,同意把炼钢厂单独划分出来,由民间资本集资兴建,姚兴华为此还美其名曰鼓励民族资本投资实业,实际上该炼钢厂的投资人只有一人,就是他姚兴华。

    这个由姚兴华独自投资兴建的炼钢厂,隶属于琼州重工集团总公司,总计投资额远远超过了最初计划的十五万两白银,到最终建成投产的时候,总共投入了高达二十八万两白银,这多出十多万两投资,是为了生产哈维钢和克虏伯钢,不过在本书中,他们的名字将更改为琼州乙钢(哈维钢)、琼州甲钢(克虏伯钢)。

    琼州重工集团总公司,是姚兴华利用铁厂周边的空闲土地,独自投资兴办的一系列现代化工厂所组成得,其旗下除了琼州钢厂外,还有水泥厂、煤气厂、枪炮局、机器局和在八所港投资得,拥有两个五千吨船坞的琼州船政局。

    其中开办枪炮局、机器局和琼州船政局所需要的全部资金,都是姚兴华出售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在欧洲和美洲的独家生产许可证所获得的款项,另外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初春,姚兴华还把广州城郊新记纯碱厂的大部分熟练工人转移到琼州,新建了一家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要比广州新记大上数倍的琼州纯碱厂。

    至于那剩下来的十五万两国家经费,姚兴华把其中十万两划到了炼铁厂名下,使其日产量达到两百吨生铁,剩下的五万两,姚兴华高薪聘请了数位在冶炼、机器加工领域享有盛名的国外专家,组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家科研机构――琼州重工研究中心。

    担任琼州重工研究中心主任的,是一位曾在英国谐塞德铁厂担任工程师一职的中国人,这个人叫马林,二十八岁,在金属冶炼、机械加工两领域,都有独到见解,深得几位研究中心几位外聘专家得嘉许,纷纷认为日后成就,不可限量。同时因为马林常年在国外生活,对西方的学说、政体都有很深的了解。而骨子里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对西方政体的向往,尤其令姚兴华有安全感。

    在琼州铁厂紧锣密鼓开始筹建的同时,石碌与八所港之间的52公里长得铁路,也由南中国铁路公司几乎是在同日开工铺设。

    南中国铁路公司是姚兴华授意徐德昌投资成立的一家独资企业,技术人员全部由国人组成,姚兴华几经周折才挖来的詹天佑出任总工程师,这次的石八铁路,便是南中国铁路公司和詹天佑承揽的第一项工程。

    在高举洋务大旗,大兴实业的同时,姚兴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肩膀上,还兼着广东省新学学政的职衔。

    为了在广东的大力推广新学,姚兴华组建广东书局,大量刊印同时期大量的国外已经发行了的各种著作、文献,创建报馆,并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格守“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原则,连续刊载西方的新思想、新潮流,新技术、新发明。

    新学普及方面,姚兴华也独出心裁的与西方教会势力合作,以鼓励教会在广东境内各府、各县兴建教堂,并在职权范围内,给予适当的帮助为条件,要求教会在所有兴建教堂的府、县内,必须同时出资修建一所教授新学的小学堂和中学堂,并要求这些学堂教学时所使用的课本必须是广东书局刊印,姚兴华提供的现世九年制义务教育为蓝本改变的教材。

    完善基础教育体制的同时,由姚兴华出面与广东绅商协商,最后达成以官商协办的方式,开办广东大学,初期以经贸、国际贸易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形式开办,以满足投资方的用人需要。

    姚兴华所作的这一切,强而有力的推动了广东洋务运动的发展,鼓舞了绅商投资兴办实业的**。到光绪十五年九月十六日,单广东一省由民间自筹款项开办的工厂就高达一百零三家,涉及到采矿、冶金、纺织、机械加工等等十二个行业,其中尤以采矿、冶金、纺织、机械加工和铁路五项为重。

    同样是这一天,当三座高炉在琼州石碌正式建成投产的这一刻,也意味着正是向世人宣告,琼州铁厂、琼州重工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了。当天的剪彩典礼盛况空前,参加过当天的竣工典礼的西方媒体,纷纷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专题报道说:“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广东大公报也在头版头条,刊登“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的社论。

    也同样是这一天,由南中国铁路公司承揽建设,由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设计师的52公里长石八铁路也宣告通车运行。八所港也早在三个月前竣工,共建造了两个五千吨泊位,一个三千吨泊位,一个一千吨的泊位。

    除了琼州铁厂、琼州重工集团总公司和南中国铁路公司这三家姚兴华名下大型企业之外,在一百零三家民营资本开办的企业当中,从事机械加工业的企业就占了半数以上,规模较大的共有四家,分别是广州协同和机器厂、琼州周恒顺机器厂(真实历史为汉阳周恒顺机器厂)、琼州德顺机器厂、琼州达盛昌机械厂,此外,还有以纺织业为主的大生纺织厂和荣昌泰缫丝厂,以及原顺德糖厂、广东福记货运等中小型企业。

    姚兴华这边虽然为了搞洋务推新学,干得是热火朝天,可他心里也没忘记,要为张之洞调任湖广后,给自己找条后路,毕竟他姚兴华此时的身价,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不是,虽然这张之洞现在对自己是青眼有加,可是谁知道即将接任两广总督一职的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是个什么脾气,什么口味。

    所以为了既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产,也是为了日后给自己谋个高位实权,姚兴华利用光绪十四年发生的两件大事,狠狠的送了两笔大礼,第一份大礼是送给慈禧老佛爷的。

    姚兴华趁着今年光绪爷要亲政,慈禧老佛爷要兴建颐和园颐养天年这个由头,给颐和园工程捐了十万两白银外加进献了一套在现世带来的超高档水晶酒杯,狠狠的拍了一把老佛爷的马匹,也算是正式让这位清末权势最大的人物的心理,记住了在广东这个地方,有一个搞洋务的小崽子特别孝顺,他的名字叫姚兴华。

    第二份大礼,是在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十七日,送给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名义上为了恭祝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他姚兴华身为广东洋务总办、通商大臣、两广洋务顾问,自当有所表示,所以同样送去了白银十万两,以资购买炮弹。随银票一起送到李鸿章手里的,还有一封姚兴华口述,徐德昌执笔的信,信中除了通篇的恭维李鸿章兴办水师的救国之举外,还额外捎带着部分有关他姚兴华个人所有的,即将建成的琼州(海南)船政局和枪械局的广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八**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姚兴华没来由的开始想家了,虽然在后世的家里,并没有什么亲人能够让他怀念。不过这种想家的感觉,却随着春节的日益的临近,而增加着,以至于姚兴华最后都没有心思再继续工作下去。

    在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四处走了走,散了散心以后,姚兴华终于弄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原来在后世,虽然姚兴华没有亲人,可是每当过节,尤其是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的时候,他的那些个好朋友比如吴若浦等,都会过来陪他一起过。

    可是自从自己回到这清末,在近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交到一个知心朋友,虽然平时闲暇的时候,徐德昌和刘安都能陪他聊聊天,偶尔斗斗有点傻气的刘大狗和林点金两人,也是姚兴华业余消遣的选择,可这些人与自己在一起的时候,说话始终保持着敬语。他们毕竟与自己有着一个天然的,难以逾越的鸿沟,那就是上位者与下位者之间的距离。由此看来,上位者没有朋友这句话,还是有一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