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进兵朝鲜

作品:《回到清末

    “我话已至此,是福是祸就看你们自己的选择了。”站在始往朝鲜最大港口城市釜山的船头,唐绍仪仔细品味着那天在两江总督府门口,姚兴华对自己所说的那一番话,后背冒出的冷汗已经侵透了衣襟。

    从姚兴华的那番话语中,唐绍仪惊恐的发现,姚兴华对朝鲜政坛各方势力和民间力量的了解,绝对不下于已在朝鲜任职多年的自己和袁大人。凭这些对朝鲜的了解,唐绍仪绝不相信自己在南京所说的那些夸大了事实的话语,真的能够蒙蔽了姚兴华。可如果姚兴华洞悉了自己的企图,那他为什么又会答应出兵朝鲜,帮助袁大人座稳他的朝鲜太上皇呢?越想越想不明白的唐绍仪,心中的恐惧感也就随之增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难道姚兴华早就有了插手朝鲜事务的打算?”既然想不明白,唐绍仪索性也就不再去想它,看着客轮四周那波涛翻滚的海水,和朝鲜当今的局势又似那般的相像。自己和袁大人真的可以一边努力稳定朝鲜的局势,一边抵御各方势力对朝鲜的侵袭吗?唐绍仪不知道那种信心该从哪里找寻,只得无奈的仰天长叹一声,边低吟着《老子。五十八章》中那句著名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边走回到自己的船舱之中。

    与回到朝鲜的唐绍仪心中忐忑无底相比,顺利找到进兵朝鲜借口的姚兴华,倒是一脸的轻松写意。经过一个上午的时间,姚兴华和严复一同写出了一份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的奏折,这份奏章在写完的当天,就被姚兴华以四百里加急呈送给了远在京城的皇上和西太后慈禧御览。

    当然,除了明面上的这份恳请朝廷恩准两江出兵朝鲜的奏折之外,姚兴华也还没有忘记给近来与自己走的很近的恭亲王奕?同一下气,并拜托其在皇上和西太后征询诸朝臣意见的时候,能够帮自己说话。

    姚兴华也相信,因为之前的借船事件而与李鸿章产生不睦的恭亲王殿下,应该会很乐意在这样一个时候,在朝鲜那个远离北京权力中心的地方,给李大人制造一些麻烦和烦恼。并这样做,也可以算是还了借船事件欠下的两江人情。

    自从慈禧为了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而重新启用恭亲王奕?,奕?又很令慈禧失望的在政见上拥护皇上一派,致使储绣宫对整个朝政的把持力度,大不如从前了。可是无论今后的发展会如何,暂时看来似乎朝中还没有哪一股势力可以真正的做到取而代之,皇帝陛下距离真正的乾刚独断,也总感觉着还是差上那么一点。所以储绣宫暂时对于各方来说,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而且储绣宫在暗处,到底还隐藏着怎样的实力,各方心里也都没有底,谁也没有胆量去轻试其锋,所以这大清朝的最终决定权,仍然还掌握在这位今年已经有五十六岁高龄的西太后手中。

    “小李子,皇上那边关于姚兴华要出兵朝鲜一事,议出个结果来没有啊?”虽然还掌握着朝政的最终决定权,可是在议政方面,慈禧愈发的感觉到那些忠于自己的人,比如军机大臣孙毓汶和徐用仪已经渐渐的被排挤出朝廷的权利核心。

    “回老佛爷,刚才有人来报说,这会子皇上还在和恭亲王、醇亲王、李鸿藻和翁同?他们和议着呢,不过听说几位大人的意思似乎比较一致,都是赞成姚兴华出兵朝鲜的。”掌管整个大内宫女太监的李连英,似乎是如今在明面上还能坚定的站在慈禧一边,屈指可数的几个手中握有实权的人之一了。

    “哼,奕?、载沣和翁同?都是与李鸿章有过节的人,在这件事情上自然是不会帮着李鸿章说话,不过这样也好,如果没有人把李鸿章逼到无路可走,他有怎么会真心诚意地投靠咱们呢?”

    “难道老佛爷您的意思是同意让姚兴华出兵朝鲜?两江现在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了,如果老佛爷您再这么继续纵容下去的话,恐怕两江的姚兴华就要超过李鸿章,成为咱们大清的第一外臣了。”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宦官,李连英凭藉着天生对政治敏锐的嗅感,一步一步地爬到了如今的这个位置,也确实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慈禧抬眼看了看说出这么一番见解的李连英,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叹,“如果这个李连英不是宦官的话,自己还真想好好的提拔提拔他,真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可造之材了。”不过,所谓站的高才能望的远,李连英作为一个大内总管能说出那么一番话确实是展现出自己超乎常人的才能。可是以慈禧看来,虽然姚兴华因为实力的越来越强,也就变得越来越不似从前那么听自己的话了,可是要是说他姚兴华真的已经和皇上通气连枝的话,他慈禧也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就在前年姚兴华来北京的时候,他还因为避免明确表态而得罪过光绪皇帝。

    在者,关于此次两江出兵朝鲜一事,在恭、醇两位亲王和李鸿藻、翁同?两位军机大臣明确表态支持的情况下,自己绝对犯不上为了一个与自己离心离德的李鸿章,公开与三方实力作对。而且,通过这次事件,想必远在天津的李鸿章,也应该能够看清楚如今朝廷的局势了吧。在恭亲王重新出山的今天,他想要投靠皇上的那一条路,已经被堵得严严实实,难以通过了。如果他还想要继续在朝中立足,继续与几大实力分庭抗礼,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投靠她西太后慈禧。

    就此,姚兴华关于出兵朝鲜的奏折,虽然在朝堂上遭到了来自李鸿章的北洋一派激烈反对,可是在恭、醇两位亲王殿下,以及整班军机大臣的支持下,还是很快就获得了光绪皇帝和西太后慈禧的批准,同意姚兴华出兵五千进驻朝鲜汉城。不过也是由此,原本还能够和睦相处的姚兴华与李鸿章二人,正是走向了对抗的道路。

    跪在那里看着阶上正在宣读朝廷恩准自己出兵朝鲜圣旨的公公,姚兴华的心里清楚,从今个起,自己算是和李鸿章真的耗上了。不过为了改变中日甲午战争的进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自己去年成功游说李鸿章在自己这里订购了两艘新军舰,虽然是分期付款的合同,可以北洋那拮据的经济条件,想必也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吧。

    如此一来,似乎也就可以保证,李鸿章不会再这两艘新军舰交付北洋之前,有什么大的针对姚兴华的报复举动。至于新军舰交付以后,那应该就是一**四年以后的事情了,倒时候就得看看日本海军,是不是真的向自己原先生活的那个时代历史中所记载的那样强大,能够好好给咱们的李大人,在海洋上上上一次深刻的指导课了。

    姚兴华会这么想,倒不是因为他不爱国,反而是因为他十分的爱国。因为在当今时局已经走到如今这一步的时候,姚兴华心里清楚,距离自己揭竿而起,成为一个大清朝的乱臣逆子的日子并不遥远了。如果以这样一个前提为思考角度的话,拥有强大实力的北洋舰队,确实是日后自己谋反道路上一个巨大的威胁。

    同样,随着这样一份圣旨下达到两江,就仿佛是在那平静得湖水中,投下了一颗硕大的巨石,引得两江新军那些血气方刚的军官们,一个个都开始磨拳擦长,跃跃欲试的想要争取那近乎十分一的出兵名额。

    “大帅,你说总督大人这次会派谁带兵去朝鲜啊?”在南京城北新军大营的中军大账内,两江新军副都督、兼第一军军长聂士成向刘永福问道

    “怎么?就连你也动了去朝鲜的心思了?”正在忙着处理公务的刘永福听到聂士成兴奋的语气,就知道自己这位老搭档有些坐不住了。

    “嗨,要是真的能有机会去朝鲜的话,总好过在这城北新军大营里混日子啊。”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被刘永福无情的揭穿,聂士成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只得姗姗的为自己辩白道。

    “是吗?可就算真的能够到朝鲜去,那里也不见得会有什么仗等着你去打啊。”看着聂士成真的动了到朝鲜去的信息,刘永福放下握在手中的毛笔,决议好好地做作自己这位好搭档的心里工作,让他打消这个不成熟的念头。

    “话是这么说虽然没错,可是在朝鲜有仗打的几率,总要比在两江多得多阿。”看来聂士成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劝服了的。

    “哎,聂督,你是什么身份你应该清楚啊,你可是咱们两江新军的副都督,直接在你手下听你调遣的步卒就足足有一万两千余人,可是这次咱们总共才向朝鲜派去五千来人,你想想,就这么一点兵,总督大人可能会让你亲自带队过去吗?”

    听了刘永福的这一番话,聂士成也不得不哀叹一声,说道:“大帅,其实我心里面清楚,总督大人是不会让我带兵去朝鲜的,可是当有这么一个美差摆在自己面前,谁又能不心动呢?不过话说回来,紧盯着这次出兵朝鲜任务眼热的人,可绝不止我聂士成一个人。像二军的林点金、三军的韩龙和四军的徐磊,就连如今已是南京城防警备队大队长的宁飞扬,据说都已经开始在哪里托关系找朋友的,希望能够赶上通往朝鲜的这班车呢。”

    “哎,这个事就是你不说,我也知道的,就在刚才,四军的军长徐磊还来找过我,说什么林点金是总督大人的嫡系出身,韩龙呢则有德国人给他撑腰,只有他自己是咱们两江新军土生土长的,如果我再不帮他去和总督大人说情,那就没人会帮他去了。”说到这里,刘永福苦笑的摇了摇头后,又满是忧虑的对聂士成说到:“虽然下面的这些个年轻将领们个个都能奋勇当先,这是一个好现象,咱们应该感到欣慰,可是要是此事总督大人长时间的悬而未决的话,我担心会因此而伤了将官之间的感情。”

    刘永福的担忧,也正是此时姚兴华心中所烦恼的。为了这件事,严复还乘专门找到过姚兴华,陈以其中的利害关系,并恳请姚兴华早日作出决断。可是姚兴华又何尝不想早日确定出征人选呢?原本只是一件十分普通的出兵任务,反倒因为林点金他们四个异性兄弟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身为两件新军副都督的聂士成和南京城防警备队大队长的宁飞扬,因为各自职责所系,已经基本可以排除在外了。可就是从剩下的这三位军长中挑选,也是让姚兴华挠头不一。

    林点金是自己嫡系出身,如果派他去朝鲜,很可能会寒了其他新加入到自己旗帜下将士们的心。而且昨天德国陆军教导团的团长斯威斯夫少校,还专门就出兵朝鲜一事找过自己,说什么朝鲜局势复杂、动荡,有很大的可能会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俄国或者日本士兵作战,所以他认为这次派驻朝鲜的两江新军,应该从装备最精良,对新式武器掌握最纯熟的第三军中抽选。此外,四军军长,一个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干起来的两江新军高级军官,一个被姚兴华当作典型大肆宣传,已经树立为全军士兵所效仿榜样的徐磊,姚兴华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他呢?

    可是眼看着四人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姚兴华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不过,古人所云毒草三步之内必有解药,有的时候还就真的有些道理,就当姚兴华忧烦的已难以入食的时候,他无意中想起了前段时间收到琼州知府徐德昌发来的那封电报,姚兴华还清楚地记得电报原文上那奄奄数字。“刘启山已堪大用。”

    想到了刘启山,姚兴华又想了想那几个被两江百姓冠以江南四虎美名的臭小子,心中满是解决了难题喜悦的边自言自语道:“老刘啊,去给我弄点饭吃好不好啊?我这肚子还真的有些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