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济南会战(上)

作品:《回到清末

    在南京城内举行的这次登基大典,其说是一次为新君临朝而特别举行的盛事大典,还不如说是一次为姚兴华正名,达到名正言顺的目的,而特别举办的仪式更为恰当。

    整个典礼过程十分的简单,恐怕就连当初姚兴华出任两江总督时的那个排场都要差上许许多。不过就算再简单,这个典礼毕竟是被称之为登基大典的,物件的选用和摆设虽然称的上俭朴,可是从各地特地赶来参加这个典礼的人,却绝对称得上是当前姚兴华麾下所能拥有的,最豪华的阵容了。

    参加这次典礼的,除了姚兴华任两江总督时的那些直属部下外,闽浙总督刘铭传和朝鲜总理事袁世凯,这两位大清朝皇帝陛下钦命的重臣,竟然也不远万里的亲自赶来参加。此外,一向谨小慎微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从未与姚兴话打过教导,有过任何接触的四川总督奎俊,也派了心腹家人前来观礼。

    和全世界所有的典礼一样,作为典礼的主角,姚兴华在专门的司礼人员指挥下,像个木偶一样任人摆布。好在整个过程及其简短,前后大约也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全套仪式走下来,姚兴华到也没有觉得有多累。

    举行完姚兴华的登基大典,紧随其后的,便是挂帅授旗大典。这个典礼举行的场地,设置在南京城北的新军大营内。

    因为战争的哨鼓已经擂响,新君的将士即将开拔投赴战场,所以这挂帅授旗大典的规模,相对于姚兴华的登基大典,绝对要豪华许多,隆重许多。

    姚兴华站在新矗立在新军大营操练场前的封帅台上,看着下面一排排站着整整齐齐,威武雄壮地士兵,就连姚兴华这样一个从未领过兵,从未上过战场的人,心中不由得也生出一股纵横疆场,马革裹尸的豪迈之气。

    在扯着嗓子喊了一通蛊惑人心的“革命口号”,把在场的全体士兵和将军们的心,都炒的滚烫的时候,姚兴华适时的将之前制订好的人士安排,正式向全体士兵宣布。在进行新的军队编成和长官任命的同时,姚兴华将连夜缝制的崭新的军旗授予给,真正属于他们的军队手中。

    姚兴华之所以会将军队重新整编,倒不是害怕自己手下的这些个将军们会拥兵自重,日后对自己不利。而是因为聂士诚的被软禁,致使原来第一军的没有了军长。再加上即将进行的北伐作战,为了更便于军队的协调指挥和调度,这才有了这次新的军队整编。

    至于那些士兵,除了会因为要与以前的老兵友分别,而有些情绪低落之外,他们对这样的整编行动,倒是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不满。

    即将展开的北伐作战,是姚兴华在与刘永福和严复反复的商讨研究,并在征求刘铭传的意见后,方才由姚兴华敲板确定下来的。

    考虑到两江新军具有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和战力,同时也是根据北伐作战实际的需要,姚兴华将原先的两江新军由四个军缩编成三个军,分兵三路,齐进济南。改变之后的每个军,由原来的两个镇扩充到现在三个镇,士兵人数也随之由一万两千人扩充到一万八千人。

    改变之后的第一军军长,由林点金担任。北伐的路线是从淮北出兵,攻枣庄,克济宁,下泰安后,直逼山东省省会济南府。

    第二军军长由海龟军长韩龙担任,北伐路线是兵出连云港,取日照,逼青岛,拿潍坊,走淄博后,同样进逼山东省省会济南府。

    第三军军长是由侠骨柔肠的徐磊担任,北伐路线是由豪州出兵,途经商丘、菏泽、濮阳、聊城后,与第一路和第二路北伐军,在济南回合,共同进军山东省省会济南府。

    至于这次北伐的三军大元帅刘永福,则统领六千新军士兵和一万绿营士卒,作为此次北伐的总预备队,跟随在第一军军长林点金部队后方,缓缓地朝济南府进发。

    而在这次北伐任务中,什么油水也没捞到的宁飞扬,也多少得到了一个安慰奖,他将统率刘永福从两江三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两万绿营士兵中所剩下的那一万人马,再加上他愿下麾下的六千南京城防警备大队军警,组成了两江,乃至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宪兵部队。这支部队暂时将负责防御来自河南清军的威胁,至于其他方位,因为有闽浙和湖广四省得存在,姚兴华暂时还不用担心清军会在其他方向,威胁到自己的老巢南京。

    不过,自己的另一个卫星领地琼州,姚兴华倒是不得不多操些心,毕竟自己的全部现代化工业基础,全都建设在那里。为了未来的新中国,为了未来新中国的崛起,琼州不但绝不能丢,最好连战火的洗礼都不要经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姚兴华特别给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下令,命起全权负责琼州岛的海防安全,务必将任何胆敢来犯之敌全歼与海面之上。

    同时,姚兴华还给琼州知府徐德昌发了一封电报,嘱咐其要抓紧布建琼州海防工事,安置大口径火炮等工作。另外,琼州府那秘密训练的一万新军也要即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给予登陆之敌以迎头痛击,务必保全石碌工业园区的安然无恙。

    除了上面的三路北伐军和布防琼州事宜之外,姚兴华还给朝鲜的刘启山下了一道命令。命其即日起将朝鲜半岛的南岸布防任务,全部移交给袁世凯编训的三千新军。在防务全部移交完成后,立即率军赶赴朝鲜新义州府一线驻扎,做好随时渡过鸭绿江,攻占安东、本溪,直取满清老巢沈阳的准备。

    待这一系列的军事安排布置妥当,又与刘铭传就一些政务上的安排和见解进行了一番沟通之后,这才到出功夫来接见远从四川赶来的,四川总督奎俊的二公子。

    两江的三支北伐军队,在开战的初期,一切进展的可谓十分的顺利。清军在事前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姚兴华已经要造反的消息,就连一丁点应有的作战准备都没有。

    这其中,要数统领东路军的韩龙最为幸运,他未动一兵一卒,甚至在未发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利用受城清军毫不知情的弱点,兵不血刃的骗占了日照。

    就这样,三路大军在山东清朝驻军完全不设防的情况,长驱直入,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连下七城。东路军在攻占青岛后,已经可以威胁北洋水师在山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军港威海的安全。

    而中路军更是在连克枣庄和济宁两座重镇后,兵锋直指距离济南府仅七十余公里的泰安县城,山东省首府济南府的城墙,林点金似乎已经能够遥遥的看见轮廓了。

    与一帆风顺的中路大军和东路大军不同,西路大军在进攻菏泽县城的时候,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菏泽县令王书令并没有像他的其他同僚那样,远远看见两江军队的旌旗,就望风而降。反倒是很好的组织起当地的民众,实行了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法,四处流传袭扰西路大军,让统领第三军的徐磊倍感恼火,确又拿神出鬼没的他们毫无办法。因为这支游击部队的意外出现,西路军的进军进度被严重的拖延了。

    而山东境内的清军,直到此时才如梦初醒,开始一边散发告急文书,一边广挖壕沟,组织备战。

    至于山东巡抚李秉承,因为消息传递的不通畅,直到他拿到泰安县令发来的告急文书之后,才知道姚兴华的大军已经逼近泰安,直指济南城了。

    为了拖住林点金前进的脚步,李秉承一面给泰安县令发出要他与泰安县城共存亡的死命令,一边调集济南府周边所有可以调集到的军队,全数增援到泰安。

    李秉承为了小小的泰安城投入如此之多的兵力,倒不是真的以为可以守住泰安。就泰安那不甚牢固的城墙,不说两江新军那种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就算是满清的绿营恐怕也费不了多少功夫,就能能够攻的下来。

    他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让泰安拖延林点金所部更多的时间,为李秉承将全省军队调集到济南周边,共同协防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安全,并为在全省境内推行坚壁清野的御敌政策,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而在另一边的姚兴华,他要想顺利向北京进兵,就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济南这座重镇。如果为了单纯为了早日兵抵北京城下,而绕过济南,留下这么一个大钉子在自己的身后,那么必将会严重威胁到漫长补给线的安全。所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牺牲多少时间,济南城姚兴华都是势在必得的。

    ---------------------------------------美丽的分割线---------------------------------------

    就在李秉承忙着全省各处抽调兵勇固守济南,林点金挥军强攻泰安县城,却因为李秉承加派重兵增援,战事一时陷入胶着状态,西路军的徐磊还在为王书令得游击队头痛不已的时候。

    作为东陆军的最高指挥官,韩龙确是意气风发,一帆风顺。在打下青岛后,韩龙根据姚兴华的秘密指示,并没有出兵射程之内的威海,反倒是调转兵锋,朝着济南的方向快速突进,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连克潍坊、淄博两城,反倒先林点金一步来到了济南城下。

    韩龙德进军之所以会如此的顺利,也可以说完全得益于李秉承在全山东所实行的坚壁清野政策。在这一路上,韩龙的东路大军几乎就没有遇上成编制的清军。那些有限的散兵游勇更是远远看见韩龙的旗帜,就吓得四散而逃了。

    而此时山东省内唯一一直在武器装备上可以与两江新军一较长短的,驻扎在威海的北洋八千陆军,也因为李鸿章得命令,安分的保卫者威海城得安全,一点也没有因为韩龙所部的倾巢而去,而动青岛得歪脑筋。更不要说是山东巡抚李秉承发来协防济南城的调令了,在北洋人的眼里,李秉承发来的调令,就和废纸没什么两样。

    李鸿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心里很明白,这一次的清朝亡国危机,和上一次的太平天国运动绝对是两个概念。上次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由一帮贩夫走卒这样的乌合之众纠集在一起造的反,虽然在其中也涌现出不少骁勇善战的名将,可是无论从财力、根基的厚度,军队的作战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相比两江的这次造反都要差上太多。

    两江新军的战斗力,早在去年与步军统领衙门举行操演过后,就被不少人认定与当年仅靠万把人就占领了北京城的英法联军的战力不相上下,虽说当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清军的作战能力和装备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比当年确实强大了许多。

    可是李鸿章心里清楚,当初清王朝之所以能够打败太平天国,除了在兵员方便不必太平天国弱,甚至可能还会强一些之外。大清朝方面还有曾国藩、胡翼林、左宗堂这样的能力一心为国分忧。

    可是现如今呢?不说刘铭传已经死心塌地的跟着姚兴华走了,就连一向忠君爱国的张之洞现在都有些摇摆不定。除了次二人之外,其他的几位督抚,恐怕一个个也都是墙头草的货色,只要姚兴华能够打得下山东,估计这些人倒时候就算不跑到姚兴华那边献媚,也不会当真去围剿姚兴华的。

    纵观如今的大清朝野,还能真正做到一心为这大清江山社稷考虑的,除了那两位宗室亲王之外,也就剩下几位带兵的满族大员和几位蒙古王爷可以依靠了。

    可是就凭这几个人,当真能够守得住北京城吗?李鸿章心里没有底,恐怕如今在朝廷上真正的当家的两位王爷的心里,同样也没有底。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李鸿章的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如何才能将这大清朝的香火延续下去。而且在李鸿章看来,中国的乱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至于姚兴华嘛,李鸿章相信就算他真的打下了北京城,真的在北京登基做了皇帝,可是他想要真正的统治全中国,恐怕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得的。

    而他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好的栖身之所,以休养生息增强实力,在做他想。

    李鸿章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他李秉承就没有这个好福气了。当初朝廷先巴巴的把他从广西布政使的位置上,提拔成现在的山东巡抚,所为的,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朝廷和姚兴华之间可能的第一道屏障。

    如今姚兴华真的造反了,也就到了考验李秉承这第一道屏障的时候。他李秉承除了坚守济南之外,不会再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哦不,或许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向姚兴华投降。可李秉承怎么说也是科举出身,饱读圣贤之书,受圣贤教化所熏陶的人,这种投敌卖国的行径,他又怎能肖于为之呢?

    既然投降不肖为,后退不能为,那么摆在李秉承面前的,就只剩下华山一条路好走了,那就是与济南城共存亡。而且,李秉承也确实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就当他得知姚兴华的第二支大军也已经达到济南城下的时候,他就命自己得管家为自己打造好了棺木,做好了战死在济南城的心理准备。

    “巡抚大人,给驻扎在威海的北洋大军送信的人,已经走了三天多了,可是到现在咱们也没看见半个北洋兵,威海该不会是也被两江攻占了吧?”济南城守尉马德兴,此时济南城内除了巡抚李秉承之外,最高的军事长官,对于现在济南城内兵力不足的问题,很是挠头。

    “应该不会的,两江兵之强,胜在武器装备的优良和先进,虽说北洋兵相比两江兵来说,还是要差上不少,可毕竟哪里是北洋水师的重要军港,港口内还停泊着不少的北洋军舰,有了这些军舰上的火炮支援,就算姚兴华真的能够打的下威海,那也绝对不会两天三天就能够做得到,可是现在姚兴华的东陆军已经开到了咱们济南城墙下,所以我估计威海城定然安然无恙,而且,从这一支叛军的所来的方向估计,我想在咱们的西面,应该还会有一支实力与眼前这支部队不相上下部队才是。”

    虽然他没能亲眼看见姚兴华是如何布置行军路线的,可是他就仅凭着眼前这仅有的一些细枝末节,就将姚兴华的整个军事部署,猜了个**不离十。单就从这一点来说,李秉承就绝对得起清政府的看中了。

    “大人的意思是说,在咱们的西面还有一支这样的部队?我的乖乖,这个姚兴华什么时候训练出了这么多的精兵啊,朝廷当初怎么就一点都没察觉到,没早作准备呢?”马德兴明显是被李秉承德的话吓住了,还有一支眼前这样的部队,这意味着什么?别人可能还不太清楚,可是他马德兴是济南城守尉,这济南城有几斤几两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看着对面韩龙所部整齐的军容,和正在安置中的大口径火炮,马德兴实在很难相信就凭济南城的那道破城墙,真的能够抵御这样炮火的洗礼。虽说现在全省境内的兵勇,此时正源源不断的像济南城开进,可是部队的火器配备率实在太低,甚至有不少的队伍,还是全员装备着长矛和大刀。由这样的军队来守城,就算叛军的火炮没能轰开城墙,估计也是守不住城的。

    虽然,向朝廷请求援兵的信使,在三天前就已经出发了,可就凭朝廷一贯的办事效率,马德兴实在很难指望这支现在还不知道驻扎在那里的部队。基于以上种种对朝廷和自己麾下军队的不信任感,此时在马德兴的心理,已经开始偷偷的谋划退路了。

    就在此时,一个卫兵急匆匆地跑到李秉承和马德兴的跟前,报说此前已经失去联系快三天,大家都以为已经阵亡殉国的菏泽县令王书令,刚刚带着一千多精锐骑兵敢到了济南。

    这个好消息,着实让李秉承兴奋不已。自从他得知姚兴华撤旗造反,兴兵北上以来,他几乎就没有得到过好消息。而这一次,愿被一位已经殉国了的王书令不但没有死,还给他带来了一千精锐骑兵,这如何能不让他喜出望外呢?

    在巡抚衙门内,李秉承热情的接见了这位“死里逃生”,风尘仆仆赶到济南来的菏泽县令王书令,拉着他的手说道:“王大人无恙归来,我心甚慰,我心甚慰啊。”

    “大人,卑职无能,未能守住菏泽县城,还请巡抚大人依大清律惩处。”这个王书令不是脑子读书被读死了,可能就真的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在见到山东巡抚李秉承后,并没有因为李秉承高兴的态度,而转变自己的想法,仍然一本正经的向李秉承请起罪了。

    起初,李秉承也被王书令的这个意外的举动给弄愣了,不过仔细想想也就释然了。大清律上明文写着,遇敌来犯主将不战弃城而逃者斩立决。如果严格按照大清律来执行的话,这个王书令确实是够杀头的了。如果这个王书令是自己一个人跑到济南城来,李秉承或许或真的按照大清律来执法。可是现在这个王书令是带着一千多骑兵一起来的,而且从这些人衣甲的破损程度来看,似乎也是经过了许多次厮杀后,才敢到济南的。现在正当用人之时,向王书令这样与叛军有过实际交锋经验的人,李秉承又怎么可能舍得杀了呢。

    所以,李秉承听完王淑玲的话后,连忙边扶起王书令,便正色说道:“王大人此话差异,这大清律要杀得是哪些不战而降,不战而逃的贪生怕死之徒,似王大人这般浑身淤血之人,明显是经过了多长厮杀死里逃生之人,怎么可能会是贪生怕死之徒呢?所以我不但不能杀你,我还要向朝廷保举你,保举你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的英勇事迹。”

    李秉承的这一番话,虽然有些曲解大清律的嫌疑,可是确实是起到安抚王书令的作用。王书令在听了李秉承的话后,再也不提什么请罪领死的疯话了。如此,也给了李秉承进一步向王书令了解两江叛军的军事部署情况,和实际战斗力的情况了。